工行企业文化故事:一张22年前的存单

2022-12-13 16:51 更新

工行企业文化故事:一张22年前的存单


“22年前的百元存单今天终于找到了它的主人……”


2006年8月,浙江嘉善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栏目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


原来8月上旬,家住魏塘镇的沈阿姨打扫租用房时,在煤气瓶旁发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张人民银行三年期的百元存单。定睛一看,这张户名为“张某”的存单竟然是1985年存入的,迄今已有22年了。它的主人“张某”在哪里?存单还有效吗?


热心的沈阿姨来到工商银行嘉善支行电厂桥分理处,寻求帮助。由于之前银行都是手工记帐,因此无法通过目前的大机系统确认存单是否有效,只能翻查储户的原始资料和历年来的挂失登记簿。嘉善支行专门调配人员,在闷热不透风的库房里,从1985年的储蓄传票、挂失登记簿和开销户登记名册查起,认真核对原始资料,汇总分析记录结果,几天之后终于确定这张存单是有效的。  怎么才能让这张22年前的百元存单物归原主呢?嘉善支行成立了调查小组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寻访。这则消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上海电视台、《都市快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嘉善电视台更是派出记者,跟随调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找寻失主,并进行追踪报道。


由于当年还未推行储蓄实名制,客户所留信息地址栏中,只留下“县政府”三个字。或许,县政府是张某的工作单位?调查小组首先到县人事局翻查目前在职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名单,但一无所获。那么会不会是退休职工呢?调查小组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里,找到了5位张某,可单位都对不上号。调查工作陷入了困境。


有人提出:张某有没有可能已经迁离嘉善了?这一下就给调查小组打开了新思路。小组通过公安系统查询22年来全县迁入迁出记录,找出了10多位张某的资料。突然,一位“张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她1973年出生,现已远嫁日本。1985年,她才12岁,乍一看来不怎么沾边,但调查小组深入讨论后认为可能性很大。因为她家原是县政府集体户口,其父也曾在县政府某部门工作过。


调查小组立即联系上张某的家人。仔细回忆之后,张某的母亲终于记起来了。原来,22年前,有个久未联系的亲戚来家里作客,送给她女儿100元作为见面礼,她女儿就办了存单,交给她保管。她把存单藏在五斗橱底下。时间一长,家人都忘了这事。后来,张家将房子连同家具租给沈阿姨。大概是沈阿姨打扫卫生时将存单碰落在地,掉在了煤气瓶旁,这才有了这个故事。历经22年,百元存单“完璧归赵”,长达月余的追查行动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点评:

百元存单,二十二载,茫茫人海,主人何在?面对一份手工记账时代的存单,要仅凭一个人名和一个模糊的地址去寻找它的主人,不啻于大海捞针。但是工行人成功找到了,靠的是历久不变的“三铁精神”,以及对客户乃至社会公众的满怀“至诚”。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