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文化故事:我们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讲述人:王佳骏 商业华西二区项目推广负责人
2017年4月,四川省凉山州供销社联系我们,希望能联合天街,在“五一”期间,组织一场具有大凉山特色的农产品市集。虽然该活动契合节日氛围,但活动本身“吃”商场客流。不过团队仍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一次活动达成三个目的:既要为大凉山脱贫做出贡献,又要推广非遗文化,还要为商场集客。
拆解目标动作时,我们认为完成第二个目标,需要举办一场大凉山火把节的演出,需要开展彝族非遗文化民俗会并邀请非遗文化继承人现场演示。而一梳理手头资源,可让我们犯了难。既没有人熟悉彝族非遗文化,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演艺资源,还没有多少预算。从理想到现实,再从现实到理想,我经历了一次风雨洗礼。
首先,我(时任北城天街项目推广经理)用了3天时间,潜心研究凉山州特色农产品及彝族非遗文化。通过整理阅读新闻报道和大量文献资料,锁定了目标,分别是:彝族服饰非遗继承人贾巴子则老师,和会火把节表演的凉山州歌舞团。但我没有任何联系方式。
带着仅有的资料,团队派我出发。我通宵乘坐绿皮火车,前往凉山州州府西昌市,真可谓“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前往酒店的路上,通过和出租司机聊天,我意外收获了凉山州歌舞团成员的联系方式;入住了一家具有彝族特色的酒店,通过和酒店老板沟通,我幸运地得到了贾巴子则老师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我就前往凉山州贾家服饰工厂,拜访彝族服饰继承人贾巴子则老师。她斥巨资打造了一个近2000平的彝族服饰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条直径8米的百褶长裙。我真诚邀请贾巴子则老师前往天街,现场为观众演绎彝族服饰的制作。贾巴子则老师不仅同意邀约,还把镇馆之宝及近30套彝族服饰租给我们。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贾巴子则老师,我还邀请到彝族漆器糅饰技艺国家级非遗继承人——吉伍巫且老师,和彝族银饰国家级非遗继承人——勒古沙日老师。为保证活动现场从氛围到物料都原汁原味,贾巴子则老师的儿子马泽伯(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在彝族图腾设计和彝族文字使用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支持。
接下来,根据出租车师傅提供的方式,我拜访了凉山州歌舞团成员,并由此与大凉山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最终敲定由非遗保护中心和凉山州供销社共同冠名此次活动!
随后,团队邀请到西南民族大学的彝族学生进行火把节表演。同时通过凉山州供销社,我们确定了德昌市山区的一户农家,帮助他们拍摄桑甚、枇杷、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图片及视频素材,用于宣传和销售大凉山特色农产品。
终于,五一假期,北城天街喇叭花广场成功举办“彝家优品·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市集”,吸引大批顾客关注参与,农产品销售火爆,获得凉山州供销社领导的广泛认可。北城天街二楼中庭举办“彝人匠心·大凉山彝族非遗民俗会”,三位非遗继承人现场展示讲解彝族非遗文化,吸引众多顾客打卡。5月1日晚,“燃情大凉山·热力火把节”在天街举办,充满彝族特色的民俗表演,引爆整个城北,文化推广效果显著。
令人欣喜的是,档期活动总花费未超预算,活动期间北城天街日均客流与销售额大幅提升,超出预期。
推广活动是运营商场中要持续进行的“行活”。做的人容易“江郎才尽”,看的人容易“审美疲劳”,任何看似平凡的“行活”,要保持长时间的高水准和持续创新殊为不易。有人问我,持续的热情投入和持续的创新涌现是如何做到的。我想有一个词可以回答,就是“热爱”。热爱公司,所以坚持很强的成本意识和超高的投入度;热爱创作,所以注重积累,勤加思考。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日复一日的行活中,做出精彩,实现有限成本、无限产出,并兼顾商业、品牌、公益等多目标。即使没有资源,也要营造资源努力达成!
更多建议: